“哇,真的好像啊,尤其是嘴巴這兒特別像。”25歲的孫琳琳拿著自己的頭像剪影很興奮。
41歲的石飛,坐在朗吟樓下,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飛……他正在給人剪頭像剪影。
4月25日,夜幕剛剛降臨,南川老街人頭攢動,開始熱鬧起來。
很多游客不僅在這里吃飯、賞景,還參與到特色的文化活動中來。
體驗非遺
孫琳琳是當晚第二個找石飛剪頭像剪影的人。
石飛是新華區(qū)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傳承人。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歡這一傳統(tǒng)技藝,石飛經(jīng)常到戶外剪紙。
“我這門手藝,是我奶奶傳給我的。”石飛說,南川老街建成后,這里就成了他宣傳剪紙文化的一個平臺。
“我早就聽朋友說,南川老街不僅有吃有玩,還有很多文化活動。”孫琳琳說,她家離南川老街比較遠,當晚是專門到南川老街游玩體驗的。
孫琳琳看著石飛手中剪出的鐵獅子、清風樓,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頭像剪影,非常興奮。
“原來以為這種老手藝,離現(xiàn)代生活比較遠了。”孫琳琳說,沒想到在南川老街就能感受到這種技藝。
“隨手一剪,清風樓、鐵獅子這些滄州元素就躍然紙上了,作為一個年輕人,我都有點兒愛上這門老手藝了。”孫琳琳說。
30歲的劉思雨專門從天津帶著孩子來到滄州。“去年,很多朋友來過南川老街,說這里挺好,現(xiàn)在天暖和了,我也帶著孩子來逛一逛。”劉思雨說。
原本,她以為在這里只能遛遛娃兒、吃點小吃,讓她沒想到的是,她和孩子還在南川老街體驗了一把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——扎染的制作過程。
“我們逛著逛著,來到一家書店,偶然發(fā)現(xiàn)書店里還有個扎染體驗區(qū)。”劉思雨說,一進去,她就被扎染的手帕、背包吸引了。
在現(xiàn)場老師陳麗的指導下,劉思雨和兒子專門體驗了一把扎染,經(jīng)過捆扎、浸濕、浸染等幾道工藝,一塊漂亮的手帕就呈現(xiàn)在了眼前。
“孩子很高興,我也覺得很有意思,真的沒想到逛南川老街還能有這樣的文化體驗。”劉思雨說。
4月21日晚上,市民黃強和家人來南川老街游玩。他們走進凡軒美術(shù)館,看到很多游客在排隊。
“這是在干什么?”黃強非常好奇地問。
“我們在這里蓋‘滄州特色’印章。”一位游客說。
黃強看到,有的人自己帶著白紙來蓋章,有的帶著筆記本來蓋章。這些印章上的圖案有清風樓、南川樓、朗吟樓等滄州地標性建筑。
黃強也對這些印章十分感興趣,他覺得非常遺憾,自己沒帶白紙也沒帶筆記本。
4月24日下午,黃強帶著筆記本再一次來到凡軒美術(shù)館。
“我覺得這些印章太有意義了。”黃強說,在南川老街游玩不僅可以吃吃喝喝,還能參與蓋章活動。
黃強把蓋好的印章拿給朋友、家人們看,大家都覺得十分新奇。
這些印章的設計者是凡軒美術(shù)館的張府成和他的同事們。他們是一群熱愛滄州文化的年輕人。
“設計這些印章,花了不少時間。”張府成說,就拿清風樓、南川樓、朗吟樓的印章來說。清風樓的外形更加“瘦高”。南川樓和朗吟樓很多人分不清楚,其實,兩座樓的樓頂形狀不一樣。
“設計好印章圖案,再發(fā)給專門制作印章的公司制作。”張府成說。
因為蓋章活動火爆,工作人員經(jīng)常一個星期就要向印章里加一次墨。趕上小長假,他們間隔三四天就要加一次墨。
不僅本地的游客來蓋章,很多來自北京、天津的外地游客也特別喜歡這些具有滄州特色的印章。
張府成遇到過一名廊坊的游客,這名游客愛好收集印章。他每到一個地方,就會尋找蓋印章的地方。
“這名游客來到滄州先去滄州博物館蓋章,又來到南川老街我們這里。”張府成說,他知道在這兒蓋章不花錢后,還挺不好意思。
隨著南川老街的文化味越來越濃,很多小店都推出了蓋章活動。印章的圖案還增加了滄州特色美食等。
每個周末下午,市民劉瀟都會帶著9歲的女兒來到位于南川老街的運河書坊。徑直走上二樓,尋一處靜謐的角落,和女兒一人捧一本書,一讀就是一兩個小時。
“這個書坊是我在春節(jié)期間發(fā)現(xiàn)的寶地。”劉瀟很慶幸自己當時推開了那扇門,為自己和女兒找到了這么一處適宜讀書的好地方。
劉瀟說,和朋友來南川老街閑逛時發(fā)現(xiàn)了這個書坊,本以為是一家賣東西的商店,沒想到卻是一家書店。
每到周末,運河書坊一樓人頭攢動,擠滿了選書、看書的讀者。
在運河書坊的二樓,人們則是手捧書籍,盡情享受喧囂之余的墨香時光,大有“一道門隔開兩個世界”之感。
據(jù)了解,運河書坊占地710平方米,是集閱讀、休閑、研學、文創(chuàng)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一處場所。
在解放路一家銀行工作的張亞楠也是運河書坊的常客,她說:“來這里既可以買書、讀書,也可以泡一杯咖啡安靜地寫作,還可以約上三五好友進行文化交流。書讀多了,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(zhì)。在快節(jié)奏的工作生活中,人們可以在安靜的書坊里與書來一場‘約會’,是件很浪漫的事。”
在繁華熱鬧的南川老街內(nèi),運河書坊成為廣大游客品味書香的熱門“打卡地”。
此外,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為書坊凝聚了更多的人氣。運河書坊負責人劉在旭介紹說,書坊會定期舉辦新書發(fā)布會、讀書分享會、作家見面會、朗讀會以及兒童繪本閱讀、讀書進校園、知識講座等活動。
“想?yún)⑴c活動的讀者可以加入我們的讀者微信群,每次活動前,我們都會在群中發(fā)布信息。”劉在旭說,“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們,在喧囂的鬧市中享受精神世界的安寧。”
家住運河區(qū)華西小區(qū)的孫佳倩今年29歲,是博施中醫(yī)文化館的常客。
博施中醫(yī)文化館位于南川老街,是一家傳播中醫(yī)文化,讓市民體驗號脈,制作藥丸,制作中藥香囊,品嘗代茶飲等的中醫(yī)文化宣教基地。
每個星期,文化館都會舉辦各種各樣活動。偶然的一次接觸讓孫佳倩成了一位中醫(yī)文化的愛好者。
每周六,她會準時換好練功服,來到文化館跟隨專業(yè)老師練習八段錦。周日,她會帶著孩子來文化館學習小兒推拿宣教課,老師一邊教,孫佳倩一邊在孩子身上實操。
從南川老街開街建館,這樣的活動已經(jīng)開展了20多期。
文化館的工作人員郭勝童介紹,自建館以來,很多年輕人來打卡。
9歲的小學生周亞慧最喜歡來這里體驗中藥丸制作流程,磨粉、搓條、滾丸子……一套流程下來,一顆純中藥藥丸就制成了。
每逢節(jié)假日,文化館里熱鬧非凡,拍照,品茶,聽中醫(yī)文化的人絡繹不絕。參加完活動,游客們還會來到旁邊的藥膳房品嘗藥膳美食。糕點、面食、菜品、湯等都是添加了養(yǎng)生藥材制作而成的。祛濕、美容養(yǎng)顏、健胃潤喉……各種養(yǎng)生功效非常多。
郭勝童告訴記者,很多邯鄲、唐山、天津、北京的游客慕名而來,就為了感受體驗中醫(yī)文化。
在南川老街上還有一家國醫(yī)堂。這是一家微型中醫(yī)博物館。
前不久,趙剛特意從沈陽來到了南川老街國醫(yī)堂。他是來追尋張錫純中醫(yī)文化的,接待他的是國醫(yī)堂的負責人之一孫銘冬。
“滄州的中醫(yī)文化在沈陽很有名,我也是在網(wǎng)上看到滄州有這樣一個國醫(yī)堂,特意來轉(zhuǎn)轉(zhuǎn)。”趙剛說。
國醫(yī)堂旁邊有一條杏林巷,小小的巷子,卻體現(xiàn)了中醫(yī)文化,兩條紅線圍成一圈,上面注明任督二脈,中心有一個八卦圖,跟中醫(yī)里講的身體構(gòu)成相似。國醫(yī)堂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來打卡拍照,有的來品嘗藥茶,還有的來這里體驗中醫(yī)治療項目……
孫銘冬粗略統(tǒng)計,每逢節(jié)假日,每天出入國醫(yī)堂的游客達千余人。
記者了解到,“五一”期間,南川老街還將舉辦首屆動漫文化展、喜事情景劇演出、首屆少兒才藝演出、滄州市全民閱讀·新華書香節(jié)等文化活動,讓游客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感受南川老街的魅力。